州長諾譚(Ralph Northam)近日簽署法案,要求維州教育委員會(Board of Education)每兩年更新一次關於活動假牙腦震植牙過程盪的政策微創植牙和指導方案,以保護維州學生運動員的安全和健康,並提高學生和家長的安全意識。
該法案由維州眾議員貝爾(Richard Bell)提出,規定教育委員會定期匯報學校在腦震盪問題上對學生和家長的教育情況及應對方法,對學生運動員和家長普及腦震盪知識,避免運動傷害,保證學生運動員的體育訓練以及文化課程的學習。
維州各學校每兩年也需向教育委員會更新對學生腦震盪處理的方案及避免方法,確保學生運動的安全性,提供腦震盪後暫停運動和恢復運動的標準,減少學生的運動傷害;諾譚表示,腦震盪影響學生運動員的正常訓練及學業,更會危害他們的生活和成長,該立法能提高師生和家長的安全健康意識,更有助於醫學研究的發展。
全口重建的療程常常需費時數個月,或一、兩年以上,但在療程中牙醫師通常會幫病患製作一些過渡性的臨時假牙,來維持病患的美觀及咬合功能,所以在進食上一般不會有太大的問題。過程中若有手術的部份,患者可能會在手術後三到五天內進食會有所不便,但一般來說完整的全口植牙手術後,病患的咬合大都能比原先進步很多。全口重建的手術主要有拔牙、牙周手術、假牙製作前置手術、植牙手術或甚至口內補骨手術…等,這些手術大部份都比較小,可以直接在牙醫門診局部麻醉之後進行,除非是大範圍的補骨、植牙或是取自於口腔外其他處自己的體骨頭,才需要做全身麻醉。
根據華盛頓大學醫學院運動健康與安全研究所2018年的研究報告,台北植牙在5到14歲的美式足球運動員中,有至少5%每年遭受腦震盪的傷害;報告顯示,雖然輕度腦震盪不會立即出現症狀,研究人員仍擔憂在日後的生活中可能引起嚴重問題。
在過去十年的研究中,眾多退役士兵和職業橄欖球運動員出現「慢性創傷型腦病」(CTE),導致情緒失控、感知力下降,最終甚至造成運動障礙。
微創植牙即是所謂的不翻瓣植牙手術,此方式是在植牙手術時直接在牙肉及齒槽骨鑽孔,並不將牙齦切開併翻開露出手術區域,優點是縮小傷口,術後疼痛較少,但缺點是無法直視手術區域,牙齦下的齒槽骨狀況無法充份掌握,無形中增加植牙失敗的風險。 為執行微創植牙,病患的牙床骨質條件、齒槽骨寬度及高度皆需仔細評估,最好配合牙科電腦斷層攝影以了解手術區域的狀況方可施行,否則人工牙根植入時若發生植入錯誤,將減少使用年限及增加失敗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