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27歲的張小姐,上班時感受到一陣突如其來的爆炸性頭痛、加上劇烈嘔吐,下一秒就失去意識,等到醒過來,人已經在醫院急診室;檢查後發現左邊的大腦出現了中風血塊,原因是先天性的「顱內動靜脈畸形」。
收治患者的長庚醫院質子放射手術中心主任徐鵬偉表示,張女左大腦有近4公分的腦血管動靜脈畸形,破裂出血造成右側的神經壓迫,導致肢體無力和麻木。因為病灶超過光子刀3公分的治療限制,故接受質子刀立體定位放射手術治療;2年後已完全治癒,肢體神經功能康復,沒有留下任何後遺症。
徐鵬偉指出,「這是危險性傳統光子刀3公分的治療限制,接受質子刀立體定位放射手術治療。2年後的追蹤顯示,動高的先天疾病,我們收過最小的患者只有8歲」,一旦破裂出血,就有10%的死亡率、倖存者也有30~50%的人會有永久後遺症。顱內動靜脈畸形是造成40歲以下年輕人中風的主要原因,平均發病年齡是33歲,男性稍多,台灣患者大約有3萬人。
病人常見為突發性劇烈頭痛、伴隨噁心嘔吐,甚至有局部神經功能障礙、癲癇等症狀。目前的治療方式,除了開顱手術切除、栓塞外,另一選擇即是放射線手術。其中,放射線手術可分為光子刀及質子刀。光子刀如諾利刀、伽瑪刀、銳速刀、螺旋刀、電腦刀等,對於動靜脈畸形有相近的治療結果;然而如動靜脈畸形的大小超過3公分,則不適合使用傳統光子刀進行治療。
整形醫師幾乎不會跟你談論「微笑曲線」能否達成,因為微笑曲線的建立無法只靠整形手術就能達成,還需要將牙齒排列在嘴唇框架的理想位置上。這個理想位置的決定傳統上是由整形醫師在2D的側顱X光片上畫幾條線大概決定一下(很不幸這仍是目前大部分的整形手術計劃的方式)便進入手術。然而在正顎手術上我們的計劃則複雜得多,主要分為兩大階段:齒顎矯正醫師會先依據臉部特徵、比例、水平線、垂直線等因素進行精確的『顏面導向的數位微笑設計』與『電腦模擬排牙』;口腔外科醫師再根據這個預定計畫進行『咬合導向的正顎手術』的計畫,這是一個雙向確認的完整計畫。這樣的雙向確認計畫和整形醫師的傳統單向計劃最大的差異是咬合平面的決定。咬合平面的決定會影響許多問題,包括最終咬合與咀嚼功能是否理想,以及最重要的美觀結果-靜態微笑曲線與動態笑容是否理牙周病治療方式想。我們常常看到患者進行了成功的整形手術,然而患者完全無法在那樣的情況下得到理想的咬合,甚至根本咬不到。咬合功能不良的後果常常是災難性的,特別是不穩定的咬合可能導致顳顎關節問題以及造成長期整型效果難以維持。
質子放射治療中心主治醫師白冰清表示,這種放射線治療是用輻射讓血管封閉,避免血流過多、造成再次出血,但輻射只能讓血管慢慢變厚、塞住,所以才說開刀是最快、最一勞永逸的牙周病治療方式。
質子刀除具有現今光子刀非侵入性、精準治療的優點外,最大特性在於大幅降低放射線,對位於動靜脈畸形周邊有敏感腦組織,或體積超過3公分,提高動靜脈畸形治療成功的機會,又不會增加治療後的神經損傷。
醫師提醒,若腦部「突然性」的劇烈疼痛,多半是血管破裂,務必立即就醫,不然牙周病治療方式可能發生中風、永久性的腦部損傷、癲癇、半身不遂、嚴重甚至死亡。
健康的牙齦很結實,呈粉紅色,不出血。牙周病最初階段稱為齒齦炎,表現為牙齦開始紅腫,刷牙或使用牙線清潔牙齒時會流血。齒菌斑和牙垢會在牙齦線處積聚,但支撐牙齒的牙骨仍保持健康,除掉上述刺激物後牙齦組織可恢復健康。牙周病的下一個階段稱為牙周炎。在這一階段,牙齦開始與牙齒分離,齒齦下的骨骼受到破壞,出現空洞,有時牙齦會退縮。充滿細菌的齒菌斑擴散進入空洞中,這樣更難保持牙面清潔,控制牙周病的進展也更為困難。在牙周病的期階段,空洞繼續加深,對骨骼的破壞進一加劇。此外,生活在這些深洞中的細菌的毒性更強,導致病情進一惡化。如果不予治療,牙齒最終會鬆動脫落。